loading请求处理中...

关于剪辑的基本知识

2023-05-17 03:10:00 阅读 10117次 标签: 视频 作者: yipinweike01

  剪辑的基本任务

  一、镜头的选择

  1、意义的表达:镜头内容、镜头的景别、角度

  2、可看性

  (1)动作因素:人物、景物动作、

  摄影机动作、镜头组接动作

  (2)造型因素:人物造型、环境造型、画面造型:光线、色彩、构图、轴线

  二、镜头的裁剪

  1、选择镜头中的可用部分

  2、确定镜头的长短,尤其是静止镜头

  内容:基本长度

  景别:视觉感知

  光色:视觉感知

  情绪:情绪感知

  情节:熟悉或陌生

  声音元素的影响

  三、调整结构与掌握结构

  【景别】指被摄对象在画面上所在面积的大小,反映了一个镜头表现被摄对象的细腻程度。

  哪几种景别,各自的特点

  远景

  表现广阔场面的电影画面。如果以成年人为尺度,由于人在画面中所占面积很小,基本上呈现为一个点状体。远景视野深远、宽阔,主要表现地理环境、自然风貌和开阔的场景和场面。远景画面还可分为大远景和远景两类。大远景主要用来表现辽阔、深远的背景和渺茫宏大的自然景观,像莽莽的群山、浩瀚的海洋、无垠的草原等。 在文艺片中常用远景较强的抒情写意功能 来表现某种情绪,或者通 过强烈的视觉对比获得一种节奏。

  全景

  一般表现人物全身形象或某一具体场景全貌的画面。全景画面能够完整地表现人物的形体动作,可以通过对人物形体动作的表现来反映人物内心情感和心理状态,可以通过特定环境和特定场景表现特定人物,环境对人物有说明、解释、烘托、陪衬的作用。一般用来交代事件发生的环境及主体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与环境比较,全景有较明确的内容中心。

  全景画面还具有某种“定位”作用,即确定被摄对象在实际空间中方位的作用。例如拍摄一个小花园,加进一个所有景物均在画面中的全景镜头,可以使所有景色收于镜头之中,使它们之间的空间关系具体方位一目了然。

  全景是最合乎人眼日常观看习惯的,较之于其他景别,全景并不带来过度的视觉紧张。因此,全景常用来过渡或营造一种舒缓平和的意境。当全景与特写组接在一起时,形成两极镜头,造成一种强烈的视觉对比效果,能迅速的作用于视觉,并通过这种视觉震惊效果引起人们心理感受的震动。

  全景也是最容易失去视觉中心的景别,无节制的使用全景会使观众很无趣而造成视觉疲劳。

  中景

  从人物来讲,中景是表现成年人膝盖以上部分或场景局部的画面。这种取景距离的画面,能给人物的形体以自由的活动空间,人物的表情和动作都清晰可见,同时还使人物不同周围环境气氛脱节,有利于交待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是影视作品中使用得最多的景别

  中景是重要的,在有些场面中,少数人之间的关系比背景或任何一个人同背景的关系更重要,在拍摄这样的场面时,中景可以排除大部分可有可无的背景。同时,中景既可以表现人物的动作,也能够表现出人物的表情。所以,中景的适用范围很广泛。在一部影片中,中景镜头所占的比例较大,因而中景处理得是否得当,关系到影片造型的成败。

  近景

  是表现成年人胸部以上部分或物体局部的画面,它的内容更加集中到主体,画面包含的空间范围极其有限,主体所处的环境空间几乎被排除出画面以外。

  近景是表现人物面部神态和情绪、刻画人物性格的主要景别,它的作用相当于文学作品中的肖像描写,适宜于对人物音容笑貌、仪表神态、衣着服饰的刻画,突出人物的神情和重要的动作,也可用来突出相当的景物,是影视作品中大量运用的景别。

  用它可以充分表现人物或物体富有意义的局部。

  近景主要用以突出人物的神情或者物体的细腻的质感。“近取其神”、“近取其质”都说明了近景表现的特点。

  利用近景可拉近被摄人物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容易产生交流感。如果您经常看新闻节目的话,各大电视台的电视新闻节目或纪录片的主播或节目主持多是以近景的景别样式出现在观众面前的。

  特写镜头

  用来表现人物肩部以上部位,从细微处来揭示内部特征。较之近景,特写更重视揭示内在的动感,通过细微之处看本质,可以把人或物从周围环境中强调出来。特写镜头既可以用来突出某一物体细部的特征,提示其特定含义,更可以用来表现人物神态的细微变化,把人物某一瞬间的心灵信息传达给观众。

  特写常常富有寓意性和抒情性,较为含蓄,能启发人们的想象力,但是它们往往蕴含着很多的思想内容。特写镜头是电影中最具奥妙的独特表现手法。

  • 切入特写

  被作为插入镜头使用。它是指前面较大场景中的一部分,它往往是用来强调主要的动作部分,它以一个重要人物,物体或动作表情,用一种充满画面的超常视点的景象,来使主要的动作得以突出性的继续。

  • 切入特写有以下作用:

  1、可以尽量利用叙述中的精彩部分。如重要的人物动作和反应,重要的对话,来做戏剧性的强调并引导观众的注意。

  2、它可把重要的材料从所有不重要的材料中孤立出来,使观众的注意力集中于一种动作上,一种特殊的物体上或一个有意义的面部表情上。

  3、它是为了只呈现应该看到的而把所有其他的除掉。

  4、可以把细部的动作放大,由于在中景和近景画面中,因素相对较复杂,观众看不清细部的动作,所以用特写把它放大给观众看,让他们的好奇心得以满足,增强观看的兴趣。

  5、用以压缩时间经过。一个冗长的动作可以用一个切入特写的插入而把时间缩短,把那些重复的动作除去。如人做饭的过程。

  6、有时用以分散观众的注意力,以掩护由于不匹配或动作不够而形成的跳接。

  7、用以弥补看不见的动作过程。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隐蔽着或难以靠近的操作,如电脑内部或一个烧炉的作业过程,这是就可以插入一个操作人员在操作或监视时的情形拍成的特写,用以替代不可见的那段动作过程。这种方法适用于任何无法记录下来的题材上。

  旁跳特写

  被用作岔开镜头使用。一个旁跳特写的画面内容与前面的场景有关,但它不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它描述的是与前面的场景同时在别处发生的次要动作。它与主要动作相隔,但无论它相隔多远,它都应直接或间接地与叙述连在一起。

  • 旁跳特写有以下作用:

  1、它可以用以显示屏幕以外人物的反应,有时候屏幕人物的一个反应比屏幕内重要人物的动作本身还重要。这种反应能够营造一种屏幕内外的交流。如现场节目+观众反应。

  2、暗示观众应作何种反应。

  3、显示相当动作作为重要事件的注释。如人类母子亲情+动物母子亲情;两人相恋+动物嬉戏过程等等。

  4、用来对一个重要动作的推动并作为一个段落叙事的开始。如火车的汽笛表示开动,发号的枪响表示比赛的开始等等。

  5、用来代替描述上不宜表现或毋需表现的场景。如战争、自然灾害、空难等场景,可用旁跳特写代替。

  6、用旁跳特写来分散观众的注意力。

  在剪辑中:远景、全景称为全景系列。中景、近景、特写成为近景系列。

  全景系列——重在展示空间,以环境为主以人为辅,强调画面的气势,有较强的抒情写意功能。

  近景系列——重在刻画动作,以人物为主环境为辅,强调画面的质感,有较强的叙述和纪实功能。

  景别在影视剪辑中的意义

  一、决定镜头的选择

  1、不同的景别表意重点不同

  2、不同的景别情绪感染力不同

  3、不同的景别节奏不同

  4、不同的景别时间感觉不同

  5、不同的景别运动强弱感觉不同

  二、不同的景别组合方式决定了叙事表意的差别

  1、用不同景别的镜头完整的、有层次的表现一个事件

  2、合理安排景别以获得视觉上的流畅

  3、通过景别的变化表现情绪的变化和差异

  • 1、

  运用不同景别的镜头组合可以实现清晰有层次描述事件的目的。

  • 前进式

  • 后退时

  • 循环式

  • 积累式

  • 两级景别

  镜头内部运动剪辑点的选择

  1) 剪辑点选在大动作转换的瞬间。使镜头的切换与镜头内主体动作转换一致。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使得剪辑点隐藏在主体动作之中。

  2) 剪辑点选择在画面主体的动静转换处,镜头内部主体动作由静转动或由动转静的瞬间是最佳的切换处。

  3) 剪辑点选择在动作的间歇点或者完成点。镜头的切换点设置在一个动作的停顿处或者结束点。动作的间歇点和完成点都是运动中的静止点,此时切换,能使画面的剪辑节奏与现实生活中的运动节奏相互吻合,协调一致。

  4)剪辑点选择在主体在画面中消失的瞬间。主体在画面中可能由于自身的运动或陪体的运动而消失在观众的视线中,这是剪辑点设置的最佳处。

  5)出画入画是剪辑的最好时机

  出画入画是指主体运动进入画框或者离开画框。在影视中入画意味着主体进入一个特定的时空之中,而出画则表示主体离开了原来时空进入一个自由的时空,其作用就相当于舞台的四框。因此影视经常用出入画来实现时空的自由转换和压缩。时间和空间的转换既要符合生活逻辑又要简洁。出画入画恰恰是一个时空转换最简单的方法。

  6)利用封挡的方式进行镜头的切换

  最基本的原则是“动接动,静接静”

  动、静指剪辑点的状态而不是镜头的状态

  运动镜头的剪辑

  1) 固定镜头之间剪辑点的选择。

  第一种情况:如果固定镜头内的主体相对静止或基本静止,剪辑点的选择,事实上只要考虑镜头的长度问题,。

  第二种情况:如果固定镜头中的主体是运动的,剪辑点的选择则根据主体动作或运动的方向、速度等方面的因素而定,这点我们在上文中已作了较充分的论述。

  2) 运动镜头之间剪辑点的选择

  第一种情况:两个镜头的运动相同、运动方向相同或相似。在剪辑中可视情况选择切换点,以造成“静接静”或者“动接动”的效果。

  第二种情况:两个镜头的运动方式相同,运动方向正好相反的剪辑,一般把剪辑点选择在起落幅处。

  第三种情况:两个镜头运动方式相异,如果运动速度相同(近)可以去掉第一个镜头的落幅和第二个镜头的起幅。

  第四种情况:一组快速变焦推拉镜头或甩镜头在组接时,一般都要采用“静接静”即剪辑点选择在上下镜头的起落幅中。不可采用“动接动”——这样观众就看不清每个镜头的实质内容,镜头急速的变焦或摇移都会造成焦点模糊不清。因此,镜头连接处,短暂的固定画面是十分有必要的。至于是既留起幅又留落幅,还是不留起幅只留落幅,这要视情况而定。

  固定镜头和运动镜头组接时剪辑点的选择

  第一种情况: 如果固定镜头中的主体是相对静止的,那么当它和运动镜头组接时,一般采用“静接静”的剪辑,即运动镜头要保留适当的起幅或落幅。这种剪辑方法最大的好处在于视觉的连贯流畅。

  第二种情况:如果固定镜头中的主体是运动的,当它和运动镜头剪辑时,

  其剪辑点可以选择在主体动作结束处,这是一种“静接动”的组接方式,它的优点在于上下镜头过渡平稳,内容连贯;

  也可采用“动接动”——在主体动作完成之前寻找一个适当的出点,在运动镜头的运动过程中寻找一个恰当的入点。

  第三种情况:如果固定镜头和运动镜头的主体存在某种内在的、显而易见的逻辑关系,那么在剪辑点的选择上可以不考虑上下镜头动静的过渡问题,也就是说运动镜头一般不留起幅和落幅。

  综合运动的剪辑点

  1) 如果在剪辑中有一个综合运动镜头,而与之相连接的另一个镜头的主体是运动的,那么不论这个镜头是静止状态的还是运动状态的,一般采用“动接动”。

  2) 如果剪辑中有一个综合运动镜头,与之相组接的镜头的主体是相对静止的。那么不论这个镜头是否存在外部运动,一般都采用“静接静”。选择剪辑点时都以镜头内主体的动作为主,在主体动作开始或结束时切换,再结合上下镜头运动的速度快慢及画面造型有机地组接镜头。

  声音剪辑点

  含义:声音剪辑点就是在电视剪辑中以声音元素为依据确定镜头之间剪辑点。

  语言剪辑点

  音乐剪辑点

  音响剪辑点

  语言剪辑点是以镜头中语言的内容和形式(语言之间的间隔、语速等)作为依据来确定剪辑点

  主要包括解说词和对话。

  (1)解说词滞后于相关的画面。

  (2)声画对立,即画面与声音在内容情绪或者节奏风格上正好相反相成。

  对话的剪辑

  1、对话的场景分切原则

  • 对话的一般场景。(2至3人)如动作不强,镜头的分切适宜多,短

  • 对话少的场景。如人物多,动作性较强,镜头的分切应少,镜头应长短结合

  • 对话多,人物多的场景。场面调度要灵活,人物调度和镜头的调度要紧密结合,可多采用运动镜头,镜头的分切适宜长。

  2、对话剪辑点的选择

  对话剪辑点可分为两种表现形式

  (1)人物对话的平行剪辑即平剪(也称同位法)。

  (2)人物对话的交错剪辑即串剪(也称串位法)。

  音乐剪辑点是以音乐的情绪色彩为基础,以旋律节奏为依据,结合考虑画面造型因素,准确地选择剪辑点。

  需要解决两个问题:

  其一是音乐和画面的关系;其二是音乐的拼接组合问题。

  以纯音乐节目或者是以音乐为主的节目。包括MTV、交响乐、戏曲音配像等。

  • 选择音乐剪辑点时主要考虑画面如何来表现音乐的主题、基调,怎样将音乐节奏视觉化。

  • 剪辑点选择在音乐的节奏点上,并且通过景别和视觉上的变化获得视觉上的节奏感。镜头运动力求与音乐的旋律线和情感线吻合。

  为烘托画面气氛、渲染人物情绪而存在的配音。

  • 在处理配音的剪辑点时,除考虑声画关系之外,更为棘手的工作是对音乐进行修剪、衔接,使得音乐在基调、色彩、节奏、长短上都与画面相配,而音乐本身在衔接转换时和谐流畅,无跳跃感,保持节拍、乐句、乐段旋律的完整性。

  • 其基本的要求是:在音乐剪辑中,音乐之间的衔接必须注意旋律的起伏高低,按照音乐的基本规律来剪辑。剪辑点要求准确。

  客观性音响剪辑可分为四种

  (1)拖声法剪辑,也就是说上个镜头画面切出后音响拖至下个镜头画面上。这样做除了可保证音响尾音的完整之外,还可使前一镜头画面所表现的情绪或气氛不至于因镜头的转换而中断,得以连贯而充分的发挥出来。

  (2)捅声法剪辑,也就是说下一个镜头在画面切入之前,其音响已先于画面出现在上一个镜头的画面中了。这种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剪辑法可以让观众对即将看到的画面心里产生一种预感和猜测,激起他们的期望心理。这种方法在新闻、纪录片中经常使用。

  (3)积累式剪辑,如果相连的一组镜头都有客观性音响,而且素材中每条音响的

  长度较长。那么就可以采用积累式剪辑,也就是说,在这组镜头剪辑中,每次只做画面的切换而把音响依次顺延到下一个镜头中去。音响不断叠加积累,形成和声。

  (4)平剪法,即音响与画面同时切入切出。这是音响剪辑中最常见的一种手法,十分真实。像新闻、纪录片一般都采用这种方法剪辑。

  主观音响是指镜头中没有的声音,是创作者为渲染气氛,表现人物心理而人为加入的一种音响。主观音响剪辑点要从剧情出发,根据情绪发展的需要,结合画面的造型元素作出合适的选择。

  轴 线

  • 定义:轴线又称之为关系轴线、运动线、180度线,是拍摄中为保证空间统一感而形成的一条无形的假想线,直接影响着镜头的调度。

  规律:所谓轴线规律是指在用分切镜头拍摄同一场面的相同主体的时候,摄像机镜头的总方向必须限制在同一侧(如果轴线是直线,则个拍摄点应该在这条线的同一侧的180度以内)。

  一、动 作 轴 线

  • 动作轴线也叫做运动轴线,是指被摄主体运动的方向、路线或轨迹。动作轴线是一条假想线,它可以是一条直线也可以是一条曲线。

  二、关系 轴 线

  • 关系轴线是指两个以上静态主体每两者之间的假设连接线。关系轴线的核心是视线。

  • 场景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物之间的关系轴线是以他们相互视线的走向为基础的。在只有一个演员的情况下,关系轴线存在于他和他所观察的事物之间,一般不能超过关系轴线到另一侧去拍摄。

  骑轴拍摄:两个摄像机在轴线上背对背。

  平行拍摄:两个摄像机的视轴互相平行,拍摄的分别是主体的侧面像。

  30°法则:如果主体相同,要求上下镜头在视角上要有明显的变化,他们的夹角要大于30°

  三、方 向 轴 线

  • 定义:是指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的人物视线与能看到物体之间构成的轴线。

  • 方向轴线不同于运动轴线,它必须是一条直线,要求摄像机的几位必须处于轴线的同一侧拍摄。

  “双轴线”处理方法

  1、以一条轴线为主,另一条轴线用骑轴镜头过渡拍摄

  2、只以人物的关系轴线为主忽略主体运动轴线,用这种方式通常用来表现车中两个人的交谈,观众关注点是谈话的内容。

  越轴的处理

  一、在画面内显示其方向改变的合理性

  1、插入骑轴镜头

  2、插入运动主体转弯镜头等自然改变方向的镜头

  3、越轴前插入交代环境的全镜头

  4、利用枢轴镜头越轴

  二、利用视觉缓冲现象合理越轴

  1、插入与运动主体有关的事物的局部镜头

  2、插入大动作来跳轴

  3、插入主观镜头

  合理利用越轴

  • 1 以一定频率重复切换连接一系列越轴镜头 以获得强烈的节奏

  • 2 用视觉上的不和谐暗示剧情

Tag: 剪辑

剪辑服务公司推荐

成为一品威客服务商,百万订单等您来有奖注册中

热门剪辑服务标签 更多>

留言( 展开评论

快速发任务

价格是多少?怎样找到合适的人才?

官方顾问免费为您解答

 
剪辑服务相关任务
DESIGN TASK 更多
公司前台视频内容

¥500 已有0人投标

机器人的功能介绍的视频剪辑

¥100 已有2人投标

视频直播方案

¥20000 已有2人投标

视频剪辑外包

¥500 已有0人投标

视频汉语要求翻译成维语

¥100 已有0人投标